首页 > 极客资料 博客日记

《抓娃娃》

2024-10-13 11:30:03极客资料围观20

极客之家推荐《抓娃娃》这篇文章给大家,欢迎收藏极客之家享受知识的乐趣

现在是10.02的晚上,准确地说是10.03的凌晨,窗外呼啸而过的狂风宣誓着秋的深入,入耳的仿佛是来自北方遥远的呼唤。准备入睡了,突然想好久没写随笔,恰逢今晚观影了沈腾马丽的《抓娃娃》,内心有一股莫名力量唤我停一停,想一想。

突然地发现,这一次观影后整个人和小时候的状态大相径庭,儿时看电影只图一乐,乐完了继续笑对生活,现在变了,或许是看了些书的缘故,看完书抑或电影都要停下来想一想,在本我与超我的跳跃中感受思想的碰撞,每每自认为感悟出有价值有深度的观点时会显得兴奋不已,我喜欢这种collision的状态。

妈妈的同学说《抓娃娃》不适合未成年观影,让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产生抵抗,被影片里表意的价值观所误导。我一问,孩子三年级,我说被误导怪不得孩子。但作为一个高中生,对环境世界的认知已有雏形,需要有自身对影片的判断思考来打破认知,总不能一直停留在义务教育的被动投喂中,延续到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我们需要突破。

网上有很多影评,导演的、网友的,我不喜欢在未经思考时就去看影评,那样局限了我的思路和视野,而我又是一个喜欢另辟蹊径的人。不刻意回忆,到现在我印象最深的镜头有马继业想从轮椅上起来时被马成钢硬生生按下去并说:“好好坐下,爸爸推你走,能推你到更远的地方。”,这个镜头给了很明显的特写,让我不得不深深记住,再者就是最后反转又反转后马继业的哥哥登上珠峰一角时的呐喊,这是对自己的证明,对“天不助人人自助”的诠释。不去刻意回忆,生命中总有些场景与片段会绕过海马体,留下深深的烙印于脑海之中,就像现如今我对小学时光的记忆总是停留在那个金碧辉煌的早晨,巨日初生,我站在高楼上俯视群生的图景,现在想来已如梦似幻。

喜剧,行外人看热闹,行内人看内核。我自是不敢自诩行内人,故我的看法也不过是群星中一粒微弱光点。“抓娃娃”分为娃娃机外动作的发出者和娃娃机内被抓的对象,在前面大段的影片中对应其父母及整个教育团队和孩子。但娃娃机和现实的影片又不同,影片中存在双败的局面,娃娃机没有。看到片名就觉得很妙,“抓娃”即“鸡娃”,片内“马继业”的名字用意明显,长辈的夙愿压到孩子身上是社会的普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影片把这一话题夸张化,极端的表现引起观者共鸣。我想这是影片的定调,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基本价值观没法定的太高太偏,总怕脱离实际变成“魔幻”、让大众摸不着头脑。所以“鸡娃”就是这部影片的地基。如果不驱动自己去思考,我的想法估计就是停留于此。

道听途说的影评离不开富人与穷人。确实,《抓娃娃》的夸张化建立在富人演穷人的基础上,我当初对它的理解也很简单:穷人“鸡娃”的形式单一,而借助富人的财富势力将这种形式扩大了,以至于呈现出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效果,“抓娃娃”抓得更立体。但我总觉得影片的效果和我想的相比还有些怪异,现在想来忽略了一个细节——“伪装”。马继业的环境是刻意伪装的,这种伪装甚至产生了“这个世界时时在和我互动”的精神分裂,不过提供的更多是喜剧效果。富人伪装穷人的环境去“鸡娃”——这是我对本影片的一句话概括。或许是片名的驱动,忽略了“欺骗伪装”,真算是一大笑柄。不过“伪装”是途径,是“抓娃娃”路上的载具,本质还是绕不开“抓”这一鲜活主题的。

现在是10.13接近正午,拖了10天的随笔也迎来了收尾。《抓娃娃》是一部蛮有趣的影片,可以图一乐,能去深究的细节也很多,像“伪装与反伪装”、“假亲情与真亲情”——人性相关,“假奶奶与真哥哥”——人物相关,以至于影片里提及的人体科学,都是未被开发的宝藏。就算是失意沮丧了,去听听片尾主题曲吧,《我想当风》不仅是主旨的外露,也是每一位青年心中,未曾被浇灭的熊熊燃烧的希望。

我想当风
.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
我都在找到自己的路上
.
再见了 不要悲伤
.
送你 喜马拉雅山的月亮
.
我想当风
.
你别管我 管我去哪
.
和同伴点亮篝火等极光
.
等不到 也很快乐
.
不在计划内的光
.
才值得我勇敢的前往
.
… … … …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邮箱:jacktools123@163.com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标签:

相关文章

本站推荐

标签云